人口倒挂地区社会管理研究

2014-07-04 00:06:13BY:guoyan
【字体: 打印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湖州市、青岛市等7个地区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广东增城新塘和浙江湖州织里两个典型人口倒挂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通过对两个地区群体性事件演进过程的比较,归纳出流动人口倒挂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共性特点及其内在的发生机理和演进机制,并从社会管理、社会融合、产业特征三个层面探究人口倒挂地区社会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人口倒挂地区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内容提要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多发趋势,欠薪、拆迁、征地等群体性事件仍然频发,同时,以流动人口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逐步增多,对社会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特别是2011年发生在广东省广州市的“6?11增城事件”以及浙江省湖州市的“10?26织里事件”,规模大,破坏性大,受到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为深入了解人口倒挂地区流动人口生活状况和利益诉求,分析流动人口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课题组先后对广州增城市、安徽安庆市和铜陵市、山东德州市、浙江湖州市做了实地调研,并对全国7个城市、21个人口倒挂区(县)的5557户家庭开展了问卷调查。从调研和调查情况来看,倒挂地区流动人口流动跨度大、流动频率高,举家迁徙比重高,就业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的低薪、低技能行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在流入地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低,融入当地的意愿强烈,但是社会参与度低。

从调研情况来看,人口倒挂地区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人口倒挂,外来人口大大多于本地人口;二是外来人口呈乡缘集聚;三是基层社会管理力量薄弱;四是社会高度分化,各种社会矛盾叠加;五是以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六是地方政府都存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相关政策对流动人口利益产生较大影响。

“增城”和“织里”两起群体性事件具有以下共同特征:一是参与事件的流动人口均有类似的行动逻辑;二是都存在导致参与人数迅速上升的节点性事件;三是基层政府公信力下降,权威信息“失语”;四是乡缘集聚和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加速了人员的参与;五是事件进展都存在回波现象。

这些群体性事件虽然是由税收征管等偶发事件引发的,根源却在于长期积累的经济社会矛盾,可归结为管理、社会、经济三个层面。从管理层面看,政府社会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不强,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不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化解,这是流动人口各类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从社会层面看,流动人口在城镇落户定居难,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缺乏,缺乏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长期感觉没有得到公平待遇,这是流动人口各类矛盾和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经济层面看,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贫富差距大,外来经营者和本地经营者对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的竞争激烈,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对公共资源的竞争激烈,这是流动人口各类矛盾和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为进一步加强倒挂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畅通流动人口利益表达渠道;把本地产业升级与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结合起来,逐步分散流动人口;建立适应流动人口市民化趋势的公共财政分担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强化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之间的协作。

购买网址: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20m.1000858.1000725.1.t7oshB&id=21252239208&areaId=110100&cat_id=2&rn=bcf852336d5341a994bd5e5feb957cab&user_id=758473716&is_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