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
内容简介
多数国家都存在过严厉的利率管制,成功的利率市场化实践遵循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全过程需经历10~20年。利率管制约束竞争,但过度管制损失效率;利率市场化促进竞争,但过度竞争引发风险。在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关注产业空洞化、资产泡沫、经济波动、不良贷款、流动性趋紧、银行危机六类风险。
本书提出“有管理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思路:以Shibor利率为动态上下限,推出人民币市场联动利率存贷款,推动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定价与Shibor挂钩。“有管理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成功实施,必须处理好与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转型、金融调控监管、存款保险制度、资本账户开放之间的关系,以降低改革风险。
前言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要素市场改革的核心之一。作为资金的价格信号,利率在总量上影响着一国的储蓄、投资以及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在结构上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金融机构转型、产业调整和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败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至关重要。
本书基于对主要国家利率市场化历程的考察发现,成功的利率市场化实践遵循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在20世纪超过一半的时间里,多数国家都曾经存在过严厉的利率管制。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是实施利率管制政策的主要原因。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都集中在20世纪70~80年代,主要受到经济发展阶段转变、通货膨胀、金融创新、经济金融开放、金融自由化思潮五种力量的推动。主要国家利率市场化全过程需经历10~20年,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路径更容易获得成功,激进式路径则可能导致改革的失败。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将进一步下滑,经济追赶期所实行的利率管制效用降低,而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作用在加大。经过近二十年的渐进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已经有了较大提高,融资端利率大部分实现了形式上的市场化。但是,由于人民币存款这一核心利率仍存在管制,由其传导到其他金融市场的价格信号并不能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削弱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市场化程度。
利率管制约束竞争,但过度管制影响效率;利率市场化促进竞争,但过度竞争产生风险。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市场利率一般会出现较明显的上升,并伴随着利率波动的加剧,由此可能产生产业空洞化、资产泡沫、经济波动、不良贷款、流动性风险、银行危机等风险。
为规避进一步放松利率管制所带来的风险,本书提出“有管理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为动态上下限,推出人民币市场联动利率存贷款,推动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定价与Shibor挂钩。其优点在于既体现了“市场化”的导向,也反映了“有管理”的协调,兼顾了效率与风险的平衡。从成功实施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验看,必须制定一个覆盖利率市场化改革全过程的时间表,给予市场主体明确的预期,促使市场各方主体提前主动调整,减少改革风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同时进行的诸多改革都会产生交集。要成功实施“有管理的利率市场化”,必须处理好其与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转型、金融调控监管、存款保险制度、资本账户开放之间的关系。
本书是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招标课题“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的结项成果。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所在发展部的侯永志、张永生、刘培林三位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课题立项、写作和修改过程中,中心的张承惠、魏加宁、刘守英、赵晋平、林家彬、贡森、王微、巴曙松、李佐军、刘云中、陈道富等专家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同时,还要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编辑人员认真、耐心的工作。
作〓者
2013年6月
购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