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智库应当面向国际

2014-07-01 15:51:00BY:guoyan
【字体: 打印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1981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至1 9 8 9年,先后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研中心)发展研究所市场研究室主任,农研中心联络室副主任,农研中心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流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1990年至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兼政府系副研究员。1993年至1995年,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高级研究员。1995年回国,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任研究员、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等职。1998年,因研究工作贡献获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起至今,担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秘书长。1 9 9 9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担任访问学者。2002年至2003年,任国际劳工局全球化社会影响问题世界委员会成员,是该组织唯一的中国委员。

中国的智库可以分为四大类:党政机构智库、社科院系统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不同类型智库在独立性、运行规则以及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式上,差别较大。

总体而言,中国的智库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一方面,我国领导人有振兴中国的宏大理想,而现在面对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更多的智库机构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从世界大的趋势看,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产生了很多政府治理的新问题,发展中国家、东欧国家的智库发展较快。总之,国内国外都处在智库逐渐发展、相互之间增强联系、网络进一步扩大的过程中。

要建立一流智库,定位不应是国内机构之间的竞争,而是国际一流智库,在国内对政府决策要有影响,在国际上要享有应有的学术地位,有国际影响力。在这方面,从国内现在的情况看,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曾经请哈佛大学德怀特·帕金斯教授就建立一流的智库需要什么条件提供建议。他提出,成功的智库有四个方面共性:

第一,作为智库,既应与政府保持某些联系,又应保留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保持联系是因为智库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保留独立地位,就是不能光给政府政策做注解,还要有独立的判断,给政府提出多种政策的选择。在保持相对独立地位方面,智库的治理结构很重要,比如有独立的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

第二,建立一流智库需要一定的人才储备,可以通过国内国际合作的方式解决。例如兰德公司,就有许多外部研究人员进入该公司工作,出了22位诺奖获得者,有的人是成为诺奖获得者之后到兰德工作,有的人是到了兰德工作以后成为诺奖获得者。大学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外回来的“海归”人才较多,本校培养的博士也较多。(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6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5-b.w4011-2880254205.35.oX5Qa6&id=43418431431&rn=b0bf95825d24388efaadf8f5104761c6&abbucket=19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