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上半场:向新而行,向阳而生

2025-07-09 11:13:33BY:guoyan
【字体: 打印

2025年已行至中途,盘点上半年我国经济的表现,“向新而行,向阳而生”或许最为合适。在大风大浪中,向新而行,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强劲韧性稳立潮头;在遏制打压中,应变克难,激发各领域的“向新力”,向阳而生。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二之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下,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6月24日,国务院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显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在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均居前五位。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2%,出口额超过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0%左右。此外,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2024年,单位GDP能耗降幅超过3%,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输送绿电超4000亿千瓦时。

今年以来,我国各领域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尽管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但在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经济顶压前行,以向优向新的“超预期”表现逐步赢得市场的肯定和信心。

今年上半年,我国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等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以及经济平稳运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5月份,我国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1.7%和27.8%,持续保持高速增长。1至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断显现。1至5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26.8%。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应用推动智能化产品加快落地,5月份,工业机器人制造、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2%和28.3%,反映“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具身智能等商业化进程加快。

一组组亮眼数据,记录着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而一项项创新政策,则是激发新质生产力澎湃活力的源头。202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入十大重点任务,并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4月25日,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背景下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并部署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等。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有针对性地改革优化科创板发行上市等制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推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更大力度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我国经济“进”的动能持续增强。正如李强总理在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所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源自于向新向上的不懈追求。多年来,中国一直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促进科技迭代的成功之路。也正因此,当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势头愈加明显;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外贸含“新”量不断上升,更多高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加速出海。

“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下一步,我们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推动中国经济向阳而生。卷首语刊发于《中国发展观察》2025年第6期

内容版权归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转载务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中国发展观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以全球视角和历史维度深度观察中国发展的综合性月刊,开设有中国高质量发展样本观察、新质生产力观察、战略、宏观、区域、世界、社会、产业、智库论坛等栏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权威性、可读性。《中国发展观察》在学术理论界、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企业家阶层拥有广泛而稳固的读者群,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重要机构和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权威数据库列为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获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20、2021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组文连续六届入选中宣部出版局“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连续七届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精品期刊展”。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22号院亦城财富中心A座7层(邮编:100176)

投稿信箱:chinado@guoyanc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