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准确性的评估

2014-07-01 14:20:31BY:guoyan
【字体: 打印

一、中国生育率数据的“三轨制”

总和生育率(简称生育率)是指,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15~49岁),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需要达到2.1;由于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目前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在2.3左右。

依照客观数据,中国的生育率在1990年之后就低于更替水平,说明中国早就应该废止计划生育了。但是1993年之后(尤其是1995年之后)中国的人口数据存在“三轨制”,这种“三轨制”阻碍了人口政策调整。

比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五普”)长表6-5显示总和生育率只有1.22;育龄妇女分年龄的生育状况和育龄妇女人口结构,以1.22的生育率计算,那么2000年应该只出生1279万人。但是显示0岁人口为1379万(出生1411万),据此计算,那么生育率就应为1.35。而国家统计局公布2000年出生1771万人,那么生育率就有1.69。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显示总和生育率只有1.18;根据育龄妇女分年龄的生育状况和育龄妇女人口结构,以1.18的生育率计算,那么2000年应该只出生1289万人。但是显示0岁人口为1379万(出生1383万),生育率应为1.27。而国家统计局人口司普查处处长崔红艳却说2010年出生1592万人。

《中国统计年鉴(2012)》显示2011年生育率仅为1.04。根据2011年的育龄妇女结构,用1.04的生育率计算,那么2011年只出生1137万人。但是国家统计局却公布2011年出生1604万,那么生育率就应该有1.46。

之所以存在三套生育率数据,是因为人口学者和统计学者不愿意相信客观调查的生育率如此之低。他们认为“教育统计数据是比较纯净、真实、可靠的”,学龄儿童入学率应该为100%。他们将人口普查各年龄人数回推到入学年龄(6岁)人数,发现比小学入学人数少了20%以上,据此判断人口普查低年龄组漏报了20%以上。比如2000年“五普”显示总和生育率只有1.22,那么当时就应该停止计划生育。但是人口普查的实际负责人张为民(现为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崔红艳率先在《人口研究》上发表文章否定1.22的生育率,认为“五普”0~9岁人口漏报了3014万,引发人口学界一窝蜂将1.22的生育率修正为1.8,认为一旦松动人口政策,生育率反弹后人口会失控。由30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组在2006年得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稳定在1.8左右”的结论,建议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4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5.w4011-2880254205.32.8jsiqB&id=36145514862&rn=cabcd767b99307a435012df675f59e65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