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宽松,中国如何应对
2012年9月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操作如期而至,紧接着,欧元区、英国和日本纷纷效仿;12月,美国又推出所谓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新一轮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风起云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尚未根本消除。我国经济政策将如何应对,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
一、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及其影响
世界经济复苏在遭遇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之后,尤其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迟迟不能缓解、美国财政悬崖高耸、新兴国家增长动能减弱等阻碍世界经济复苏的重重因素干扰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2012年9月14日宣布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操作。每月购买额度为400亿美元的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同时继续进行卖短期国债买长期国债的扭曲操作,将联邦基金超低利率一直保持到2015年中期。2012年12月14日美联储进一步宣布用每月购买450亿美元国债替代之前的扭曲操作,使美联储每月购买资产规模达到850亿美元,被称为第四轮量化宽松。欧洲央行于2012年9月4日宣布不限额度地购买成员国国债计划(OMT);10月8日规模为50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正式启动。这样,由欧洲稳定机制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成员国国债、欧洲央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成员国国债(OMT)的欧洲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式登场了。日本于2012年9月19日将央行资产购入的规模从10万亿日元扩大到80万亿日元。英国央行则推出了新的量化宽松操作——FLS(Funding for Lending Scheme)。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也纷纷跟进,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来临。
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将对中国产生如下影响。
(一)热钱流入压力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全球量化宽松,基础货币大规模廉价投入,形成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利差,短期资本会在套利的推动下,同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套汇推动下,形成向中国涌入的浪潮。与此同时,会推高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空间,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2012年9月美国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进入了一个新的升值轨道。从8月份人民币最低价6.39元兑1美元升值到12月份的最高价6.22元兑1美元,升值了2.8%。
(二)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新的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势必推高全球性通货膨胀,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指数(2012,戴金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为20国集团2012年11月4~5日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所作的会后文件《全球展望与政策挑战》中也高度关注供给冲击与货币冲击造成的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的风险,认为这是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风险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
(三)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加大
热钱流入与通货膨胀预期必然会推高资产价格。热钱涌到投机领域,加大一些资产价格的泡沫程度,使本来已经去泡沫化的资产价格再次被爆炒,形成新的资产价格泡沫,孕育新的危机。2011年针对通货膨胀和地产价格泡沫的宏观调控政策推行以来,我国的资产价格泡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股票市场上股票平均估值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房地产价格也得到有效控制,泡沫比较严重的地区房地产价格下跌幅度十分可观,比如深圳、鄂尔多斯、温州、苏州等地的住房价格下跌幅度比较大。资产价格泡沫的萎缩为实体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然而,9月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我国国内的资产价格出现上升苗头。资产价格泡沫再次成为中国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巨大风险。
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国家的外溢作用,已经被很多国际组织关注,并提醒发展中国家高度注意政策的灵活性,防止出现泡沫和泡沫破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
除了以上负面影响之外,全球量化宽松也有积极意义。(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1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