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马斯金:谨防PPP模式助推“政绩工程”

2016-03-21 14:10:45BY:guoyan
【字体: 打印

(国研智库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在3月19日举办的“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上说,PPP已经成功推行多年,在铁路、公路、地铁、医疗、供水系统、医药研发等诸多领域应用,效益明显。他认为,未来在PPP模式中将会有更多的创造性应用。

在此次峰会上一场以“财政新常态下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为主题的讨论中,马斯金说,在PPP模式中,要确保私营部门在项目建设阶段就将运营阶段的成本考虑进去。他还建议,中国中央政府应采用一些支出限制的方法来约束地方政府部门,以确保公共项目不是“政绩工程”,而是能够真正为当地公众带来福祉。

马斯金说,PPP模式中,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各具优势。公共部门的优势是,首先,一些较大的工程和项目,往往具有很大风险,而公共部门一般来说可以承担这样的风险,私营部门则可能承担不了。其次,运用PPP模式的项目一般涉及公共商品或服务,这些商品或服务能够使所有人受益,公共部门的参与能够确保这些公共产品的充分提供,而且公共部门也可以确保这些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够通过税收的形式得到财政支持。私营部门的优势则是,具备在项目开发和运营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PPP模式中,项目的建造和运营是捆绑在一起的,私营部门既负责开发,也负责运营。这种捆绑有不利之处,因为最好的开发商可能并不是最佳的运营商。但这种方式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它会使开发商在开发的阶段就考虑运营环节,能够更加节约成本。

一般认为,PPP模式中,公共部门都希望将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完全代表公益性。但是,马斯金提醒,政府也不是铁板一块,政府由不同部门组成,而并不是所有的部门都只关心社会福利最大化。

他说,中国一些地方的政府,可能为了该地区的政绩来推进一些高成本、高能见度、低社会效应的项目。这些往往从“政绩工程”出发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应当由中央政府来通过支出限制等方法阻止,从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确保当地公众从项目中真正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