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夯实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十分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到这风景如画的狮城参加新加坡论坛。当前亚洲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也存在着不少显性或隐性的问题,亚洲及其未来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
亚洲有着辉煌的历史,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几千年来,亚洲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创造了无数发展上的奇迹。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亚洲的快速发展更是令全世界刮目相看。1973年亚洲经济产出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不到20%,2013年这一比例达到33.0%.目前,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从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至今,亚洲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0%.2013年,亚洲的出口和进口占世界的比重均接近40%,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流量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未来亚洲的发展,依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亚洲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民储蓄水平较高,绝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2020年,亚洲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亚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未来的发展还会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亚洲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国家人均GDP已经超过9万美元,而有的国家人均GDP不足70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30多倍;有些国家内部存在着比较激烈的族群之间、阶层之间的冲突;亚洲地位的崛起,也使世界各主要力量在这一地区的博弈复杂化。因为存在这些矛盾,还因为国内矛盾和国际矛盾交织并有可能激化,有人断言,亚洲不无出现大规模地区冲突的可能。我们认为,尽管建设一个和平的亚洲任务繁重,但地区冲突并不是必然的宿命。一方面,地区稳定与和平发展是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历史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如欧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欧洲各主要国家比较好地处理了国内矛盾,同时,又以建立欧洲煤钢联营为起点,不断寻找利益契合点,逐步扩大利益交集,并最终建立了以欧盟为代表的国际治理新秩序,奠定了欧洲稳定发展的基础。
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看,要构建包容式增长模式,建设一个稳定、繁荣、可持续发展的亚洲,我认为需要从如下六个方面着力:
一是建设一个更为开放的亚洲。世界的和平稳定需要一个和谐繁荣的亚洲,亚洲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分工的深化,已使亚洲与其他地区密不可分。亚洲需要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本和技术,世界其他地区需要亚洲的市场和人才。亚洲要把握自己的命运,走出贫困,实现现代化,必须走更为开放发展的道路,通过与其他地区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亚洲的开放,不仅取决于自己,还取决于其他地区对于亚洲的认同与合作程度。亚洲各国应协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并应与其他地区共同推动建立更具包容性、合作性和开放性的世界,共同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是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的亚洲。亚洲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和平稳定是亚洲持续繁荣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亚洲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的亚洲。60年前,中国、印度和缅甸就共同提出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冷战结束后,亚洲国家在推进区域合作中创造了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我们要顺应人民向往和平与安定生活的热切希望,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政治上增进互信,在经济上寻求共赢,努力寻找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精心呵护、坚决捍卫亚洲人民的共同利益,坚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为亚洲的持续发展创造和平安全的地区环境。
三是建设一个机遇共享的亚洲。深化经贸合作,既是各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共同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为了深化经贸合作,亚洲建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亚洲合作对话、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合作机制和框架。这些机制和框架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亚洲地区的贸易往来。2000—2013年,亚洲地区内部的贸易总量年均增长10.8%,而同期世界贸易总量年均增长只有5.1%,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但是,应该看到,亚洲的经贸合作仍有很大空间。2013年,亚洲区域内贸易总量为3.1万亿美元,相当于其经济总量的13.8%.同年,欧盟的区域内贸易总量为3.8万亿美元,相当于其经济总量的21.7%.由此可见,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更有拓宽经贸合作渠道,扩大互利共赢的体制空间、政策空间和机制空间。
近年来,亚洲相关国家提出了一些推动区域合作的新构想。中国也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其旨在为世界提供新的重要的公共产品,通过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开辟广阔的合作新空间,共享无限的发展新机遇。“一带一路”合作是开放的合作,是互利的合作,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是面向更为美好未来的合作。推进这一合作,不仅对建设繁荣的、开放的亚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建设包容的、和谐的国际合作新秩序也具有深远意义。亚洲各国完全可以在发挥既有合作框架和机制作用的同时,进而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平台,加强双边和多边的对话、沟通和协调,创造更加自由、更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条件,构建更加公平、更加透明的发展环境。
四是建设一个文化包容的亚洲。亚洲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文化灿烂而多元。亚洲今天的文化繁荣源于历史上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今后要建设一个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加进步繁荣的亚洲,需要进一步发扬包容互鉴的优良传统,使各国文化通过互学互鉴取长补短,通过相互包容共同发展。这不仅是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经济合作、建设和平亚洲的需要。我们应通过扩大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为亚洲的持续合作奠定民心、民意基础。
五是建设一个消除贫困的亚洲。亚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绩效,但其贫困问题却没有因此得到很好的解决。根据亚洲开发银行2014年8月份发布的报告,亚洲有15亿人口日均消费支出低于1.5美元,占全部人口的41.2%.不同阶层之间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很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和政治紧张局面,削弱亚洲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发展中的贫困问题。亚洲各国应携手努力,增强政策的协调性,改善基础设施的连通性,通过相互扩大贸易和投资,通过普及教育和提高劳动者技能,为贫困人口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发展条件。
六是建设一个生态可持续的亚洲。亚洲有着巨大的人口规模和较高的人口密度,它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比其余大洲更加尖锐。亚洲各国更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重视处理经济发展、消除贫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从2015年1月1日开始,中国已正式实施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法》。尽管在生态环境领域,中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避免了走先发国家现代化早期极度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老路。亚洲其他国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都有比较好的符合自己国情的做法。各国应深化资源环境领域的合作,分享彼此经验,共建生态可持续的、更加美丽的亚洲。
女士们,先生们!
应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种种挑战,构建包容式增长模式,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需要政府、企业、民众和智库的共同努力。政府的作用在于搭建合作平台,营造发展环境,规范竞争秩序。企业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不断提升整个亚洲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民众应尊重文化差异性,以包容的心态彼此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推动亚洲发展进步。
毫无疑问,亚洲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智库的作用。亚洲面临的挑战,从空间上来看,有些已突破了国家的边界;从范畴上来看,有些已不限于某一个领域。应对这些挑战,既不是某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能够单独提出有效应对方案的事情,迫切需要各国、各领域的研究机构开展联合研究,提出可行方案。
作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许多国际机构都有过成功的研究合作,不少合作成果还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将继续扩大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愿与世界各国智库特别是亚洲各国智库一起,采取包括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建立智库网络、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就建设一个开放的亚洲、一个繁荣的世界展开深入合作,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首届新加坡论坛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