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有了新拓展
作为第四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月20日在美国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 “中美儿童早期发展战略对话会”受到中美双方的高度重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共同出席并分别致辞。这场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共同发起并主办的对话会,是中美双方首次就儿童早期发展进行对话和交流,对中美儿童发展及双方关系促进都具有重要意义。恰如刘延东在致辞中所说:“两国把儿童早期教育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加强交流对话,不仅会造福两国儿童,还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
对话会后进行的一系列交流、考察活动,也赢得了中美双方来自政府机构的官员、大学或机构的学者、社会组织的负责人等这些参与者的高度评价。交流考察活动结束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本次活动超额实现了他们预设的 “介绍推广中国、了解学习美国”的目标。
交流
对话会是这次中美双方就儿童早期发展战略进行交流的开篇。 11月20日一大早,布鲁金斯学会一楼大会议室里就座无虚席,晚到的人只能站在最后面或者过道里。刘延东与希拉里在短暂的闭门会见后,一起来到了会议室。约200位来自中美双方的政府官员、知名学者、企业家以及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机构的负责人正等候在这里,期待着精彩时刻的到来。
会议由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主席约翰·桑顿主持,他在致辞中说,中美两国对儿童发展均享有优先性,是两国开展合作的重要领域。布鲁金斯学会一直为缩小社会差距而努力,并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布鲁金斯学会非常希望了解、学习中国的观点、经验与优势,将其运用于美国和其他国家。
作为第一个发表主旨演讲的嘉宾,刘延东的讲话充满了人情味。她回忆起希拉里三年前访华时,她们关于儿童早期发展事业的交流,表示自己作为一个母亲,对“儿童是家庭幸福所系、国家希望所在”有切身体会。她介绍了中国近几年在“筑牢兜底的安全网,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方面的一系列行动措施和未来的行动计划。她提到了中国政府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680个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和“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以及这些措施推动中国儿童发展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这些成就得到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和儿童伙伴组织专家的高度评价。她还介绍了中国即将颁布《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全程干预、全面保障”的政策措施。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刘延东在演讲中强调,中国政府将把儿童发展置于优先的战略位置,积极借鉴各国有益经验,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儿童发展之路,努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未来积累丰厚的人才和人力资本。
希拉里的演讲充满热情。在主旨演讲中,她主要讲述了她对儿童早期发展问题的理解及为此所做的努力。她说,投资于儿童早期发展是正确、明智的选择,这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尤其是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有最高的回报率。“我在任美国国务卿期间,曾访问112个国家,发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投资优先性,但我认为,没有比投资于儿童早期发展更好的选择。 ”希拉里还引用了芝加哥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海克曼的研究结果:投资于儿童早期发展,用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升学,能够避免很多社会问题的发生,如犯罪和失业。对儿童早期发展每投入一美元,回报可以超过七美元。
希拉里说,目前,联合国呼吁建立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其中应该包括儿童早期发展。这一新的目标更为关键。我们不能满足于将儿童送进学校,如果他们没有接受好的早期教育,他们在早期没有做好准备,即使进入学校,他们的天赋与潜力也不能被完全开发。因此我们应该将关注点从课堂表现、学习成绩逐渐转向儿童早期教育和养育。
在主旨演讲之后,中美双方代表围绕“投资儿童早期发展,消除贫困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中美儿童早期发展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合作与磋商”两个主题进行了工作层面的研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在第二单元讨论前作了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和演讲人介绍。美洲开发银行行业与知识部副部长圣地亚哥·勒维、卢迈、前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中国国家卫生与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司长张世琨、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巡视员姜瑾、纽约大学教授拉里·埃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春明、美国国家准备顾问委员会与投资儿童工作组主席罗伯特·达格等先后发言,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观点或具体实践,并与听众进行了互动,探讨了中美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开展未来合作的领域。
卢迈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介绍引起外方人士的关注和共鸣,有不少外方代表在发言中提及推广那些做法的意义。卢迈说,在寻找适合中国儿童早期发展和反贫困需要的方式方面,他们基金会的原则是,具有普惠性、经济可承受、质量有保证,加大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比如,派遣早教志愿者,以山村幼儿园为基础,对偏远贫困地区儿童开展早期教育;针对贫困地区6—24个月儿童发放营养包,补充营养;对孕妇进行营养干预,组织妈妈学校,提供养护知识。这些试验的成本是非常经济的,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试点经验,每个孩子每年学前教育的投入是1500元,营养包的投入是360元。这些干预有效地提高了他们健康和学前教育水平,大大缩小了城市和农村儿童的差距。根据这些试点经验形成的政策建议,由政府采纳并进行推广。因为政府的行动能力更强,覆盖范围很大。
罗伯特·达格在研讨中提出,应积极发挥企业界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角色和作用。儿童早期发展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不仅是人力资本部门,也需要企业和资本的投入。在公共部分之外,企业应发挥重要的角色,支持并积极营销儿童早期发展项目。
战略对话会结束后的几天内,中方代表团还在华盛顿及周边地区进行系列考察交流活动,参观访问了美国全国幼教协会、马里兰州的白橡树幼儿园、乔治城大学幼儿中心、玛丽中心等。还与美国健康与人力资源服务部、美国教育部、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儿童与家庭事务管理局的官员进行了交流探讨,了解美国的早期学习计划、开端计划等。
11月21日,中美双方代表在世界银行所做的交流研讨令人印象深刻。世界银行负责亚太地区事务的副行长阿克塞尔·万·绰特森伯格在研讨前发表了简短却富有深意的致辞。中方代表、世界银行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情况以及世行与中国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合作项目的进展等。这一天的交流内容丰富、非常深入。美国零到三岁基金会代表还会见了中国代表团。
中方代表团考察的项目安排得很密集,行程紧凑,常常是一大早出发,中午吃些茶点充当午饭,有时晚上还有演讲或交流。尽量与更多的美国机构或者相关人士接触,尽可能多地介绍自己,了解对方。
收获
通过交流,中美双方的参与者各自收获了什么或者得到了哪些启示?这是本报记者在访问中经常向参与交流的人们提出的一个问题。中美双方的参与者是多学科、多领域的,有政府官员、学者、非政府组织、企业、民间机构、大学研究人员、志愿者等,因此,收集的信息也是多样的、有趣的,有一些令人深思。
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人,卢迈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他对本报记者说,单从工作角度看,通过这次中美儿童发展交流的有益尝试可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但是,中国的儿童早期发展和反贫困需要更适合中国的方式。美国的方法适合美国国情,但一个低收入儿童一年需要7000美元来进行早期教育,这对于中国来说成本过高。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投资,进行中国儿童反贫困模式探索。
“我相信我们的经验与方法对非洲有重要借鉴意义。 ”卢迈说,将来希望同美国学术研究机构合作,对接受过教育和营养干预的贫困地区儿童进行长期跟踪观察,看看十年、二十年后的效果。
在研讨间隙,前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对本报记者说,他的收获是通过这个交流平台传递出了一种声音。他认为,儿童早期发展问题不是一个边缘问题,而是一个核心问题。 “我认为,应该有国家提议、发起,将儿童早期发展议题提上议事日程,我相信中国是一个非常适合的国家。 ”他说。
88岁的陈春明是中国儿童营养包计划的有力推动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她对美国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儿童早期发展印象深刻,评价颇高,认为这对我们很有启示。我们也可以考虑,由政府出政策,由一些非政府组织、社会组织、民间组织来具体执行,多方共同协作把这项工作推进下去。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看来,人力资本对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力起决定作用,只有抓住了人力资本培育的初始阶段——儿童早期发展阶段,未来的竞争力优势才有基础,才有保证,才能可持续。考察结束后,他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做法对我们有三点启示:一、国家要提高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本的培育要提前至0-3岁,这需要国家行动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二、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大学院校、研究机构、非赢利机构、企业公司等全社会协调运作机制,共同参与儿童早期发展。三、对美国的这套运作体系的构建、衔接、实施、协作等要加强深入、细致研究,看他们如何设计、落实、评估,然后拿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计划。
在玛丽中心,本报记者问一位参加社区儿童早教家访的志愿者,这次交流能为她带来什么?这位24岁的女孩说,她一直想去中国看看,所以想知道中国有没有类似的社区服务,她很愿意到中国来做志愿者。通过交流她知道,她的这个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困难,这让她很高兴。
一些民间机构或非政府组织机构,希望这种交流活动能为自己带来实在的市场和收益。双方均是如此。美国全国幼教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在交流时表示,希望今后能与中国有关方面加强合作,有更多的中国成员加入他们的组织。几家中方非政府组织机构的负责人,对访问的一些美国机构的具体运作表示出浓厚兴趣,详细询问。
缘起
这样一个高端、高层而又接地气的交流活动是如何启动的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是在回国的飞机上与卢迈聊起这个话题的。经过几天连续、高密度的交流考察活动后,年逾六旬的卢迈仍然精神很好,持续多年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关注及行动使他对这个话题情有独钟。
卢迈说,他在布鲁金斯学会演讲中的那番话其实就是做这件事情的最初动因。中国过去30年通过经济发展和政策扶贫,尤其是加大农村地区财政投入,降低了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近些年来,中国政府更加注重人力资本投资与开发,在农村人口的健康和教育等方面增加财政投入。但是,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中国政府最近才意识到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中国城乡差距明显,中国城市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4%,接近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但贫困地区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高达20%,相当于南非的水平。卢迈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青海乐都县和云南寻甸县开展的基线测试研究表明,在语言、认知能力、记忆力等的心理发展程度上,农村山区的儿童与城市幼儿园里的儿童发展差距很大。贫困地区儿童的记忆力水平仅相当于城市儿童的20%,语言和认知能力仅相当于40%—60%。
面对这些挑战,卢迈说,我们不能只关注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应聚焦贫困地区儿童群体。于是,他们很快行动起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成为国内首家尝试用综合性儿童早期发展进行反贫困中国模式探索的社会组织。他们的探索以贫困地区儿童为对象,开展了儿童早期发展的地方试验,同时以国际国内合作为依托,跨学科、跨领域地开展学术研讨会、成果交流会,搭建国内外专家、学者切磋学术的平台,借鉴外国的研究成果、工作经验,提升我国儿童发展学科研究水平。自2007年起,他们陆续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研究与评估项目”、“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山村幼儿园”、“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等一批与贫困儿童密切相关的项目。中国政府领导人多次对他们呈报的儿童发展政策建议做出批示。
卢迈说,这些积累使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国外,儿童早期发展在国内还算是新事物,但国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已日趋成熟。他们认为,自己也应该像中国企业走出去一样,到外面去增加了解,加强合作。很快,基金会选择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作为此次活动的合作者,共同推进这个项目。
今年9月,刘延东在青海乐都县考察儿童早期发展状况的时候,卢迈向她汇报了他们希望在第四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开展中美儿童早期发展交流的想法,刘延东当即表示予以支持。
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于2010年5月25日在北京成立,目前机制覆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妇女和青年6个领域,由刘延东和美国国务卿克里担任机制双方主席。虽然两国政府每年在安全、能源、贸易等领域共有数十个各种层级的对话机制,但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因其重心在于拓展和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此独树一帜。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人文交流已在许多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丰富了中美关系内涵。
“第四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能把儿童早期发展纳入其中,是中美人文交流内容方面的一个新拓展,很有意义。”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研究人员对本报记者这样说。
的确如此。中美关于儿童早期发展首次对话的意义,正如刘延东11月21日在主持第四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时表示的那样:有利于增进双方了解与信任,让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深入民心,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厚植民意和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