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与金融改革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是关键。因为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由追求增长速度转向重视增长质量。随着经济增幅放缓,过去由高速度所掩盖的一些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也就是说,中国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未来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因此,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不断加快。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1996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启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制,让市场在人民币利率的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然后放开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999年基本实现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2004年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2012年7月,人民银行宣布,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可以向上浮动,浮动区间为基准利率的1.1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可以向下浮动,浮动区间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人民银行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限管制,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商业原则自行决定自己的贷款利率水平。2014年11月,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从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2倍。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实现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下限管制也已放开。现存的利率管制主要是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下一步的思考。在中央银行方面,一是逐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逐步取消对金融机构存在利率的上限管制;二是建立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完善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在金融机构方面,完善金融机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7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