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开放、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建议

2014-07-01 15:36:21BY:guoyan
【字体: 打印

一、供求矛盾依然存在,对外合作不可或缺

尽管中国农业生产力的二次飞跃,将中国的农业产出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但有限的资源和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依然存在的客观事实,更广泛和有效的国际合作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

(一)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4亩(少于0.1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世界排名第126位以后。尽管中央划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但人均耕地面积水平将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进一步下降。在现有的18亿亩耕地中,只有34%分布在平原盆地,一级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1%。

有限的水资源是限制中国农业产量进一步提升的另一重要因素。中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约为2186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在世界上名列第110位。目前全国城市中有约2/3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以华北为例,虽然地处黄河、海河、淮河三河流域,却仍然是中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占有全中国40%的耕地,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0%,但生产出了70%的小麦、50%的棉花和40%的玉米,几乎已经把资源禀赋利用到了极限。水质的污染使得本已经稀有的水资源更岌岌可危。据监测,全国废污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315亿吨增加到2012年的685亿吨。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2013年初步调查表明,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已无Ⅰ类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Ⅴ类地下水则占56.5%以上。2012年,国家批复《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积极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2013年,《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发布,标志着中国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当前中国水污染的整体形势仍未扭转,多起水污染事件接连上演,例如山西长治苯胺泄露事件及昆明东川小江变“牛奶河”事件等。如此紧缺和污染的水资源无疑会严重制约中国农业产出的进一步提升。

化肥是中国过去三十年农业生产中增幅最大的要素投入。据前瞻网报道,中国近60年来化肥使用量增加了近百倍。中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8%,而氮肥和磷肥的用量占到世界总用量的1/3。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和提高业已高企的农业产出,中国只能进一步加强密集耕种和化肥使用。然而,化肥中的有害物质用当今的技术仍难以有效降解,会进一步污染水资源。过度种植还会降低土壤肥力,例如缺乏根瘤作物(如大豆)与玉米的轮种,土壤的含氮量就会降低,进而使土地更依赖化肥。

今天的中国用少于世界8%的耕地和6%的可再生水资源生产出了世界1/2的猪肉、1/3的大米、1/4的棉花和1/5的玉米。然而,由于上述环境和资源的限制,农产品产量继续大幅上升的空间已极为有限。(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5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5.w4011-2880254205.35.8jsiqB&id=39622251037&rn=cabcd767b99307a435012df675f59e65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