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须全方位发力
近些年来,我国大城市霾天出现频率明显增多。尤其是2013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出现4次大范围雾霾天气,140多万平方公里、8亿以上人口受到影响,北京市1月雾霾天气多达26天,引起各界广泛关注。20世纪60年代,全国年均霾日数只有2.4天,70~80年代上升至5.3天,90年代6.1天,2001~2007年达到9.7天。从城市来看,我国霾日数最多是山西侯马,达286天。其次是山西襄垣244天、江苏盱眙227天。省会级城市中南京193天、合肥165天、杭州131天,其后是深圳、郑州、北京(104天)、天津、长沙。雾(fog)和霾(haze)概念不同。其区别在于,雾的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小于80%,在此之间为雾霾混合物。由于雾日大气比较稳定,容易聚集污染物,所以雾霾天气往往同时发生。但雾是自然现象,霾却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较大。
一、城市雾霾天气是自然气候、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自然气候是影响城市霾日数的首要原因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因此,山、河谷地区(山西的部分城市、湖南长沙等)、平原河湖地区(如南京、合肥、杭州等)更易形成雾霾天气,而干燥多风地区则不易形成。如呼和浩特和乌鲁木齐2012年霾日数为0。今年年初北京雾霾天气主要是遭遇了罕见的逆温气象条件。(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3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