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创业“热”的冷思考

2014-07-01 11:08:27BY:guoyan
【字体: 打印

随着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全国范围的全面铺开,这一群体的创业热潮也席卷各地并日益成为媒体焦点。从全国及调研的情况来看,虽然大学生村官创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并解决了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出路问题,但总体而言,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效果不仅差异较大,而且真正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多见。本文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对这一群体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负面影响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历史与现状

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村官政策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创业”紧密联系。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早在1995年,江苏省丰县选聘第一批“雏鹰工程”13名大学毕业生入村任职,实际上就是要他们担负起帮助当地农村脱贫致富的重任,当时也确有部分大学生村官通过各种努力帮助所在村开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1999年海南省局部地区开始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时,所使用的名称大多是“农村奔小康工作队”,直接目的很明确,就是带领当地村民改善农村经济面貌,也出现了不少“队员”尝试各种发展农村经济方式的事例。可以说,广义的大学生村官创业由来已久。

但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含义已发生改变,主要是指大学生村官通过使用各种优惠政策,独立进行项目培育,在农村成立经济实体,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与过去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经济的措施相比,当前的“创业”更加突出了这一群体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强调其独立创办、组织、经营经济实体的行为。这也正是本文所说的大学生村官创业。

关于当前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表述,可以追溯到2008年8月中组部出台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支持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业。2009年4月7日中组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1号),对扶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更是进行了明确部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学生村官以及这一群体的创业情况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北京、江苏、陕西、四川、河南等地分别制定了相关政策,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的开展。

根据中组部调查,截至2012年6月,全国共有3万名大学生村官创办致富项目2万多个,总投资60.8亿元,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6451个,为24.3万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另据团中央2010年开展的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6811名大学生村官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村官中有创业项目的19527人,其中独立创业的6016人,分别占样本总人数的18.3%和5.7%。从全国及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大部分集中在种植业、林业渔业等传统农业项目,只有部分大学生村官能够因地制宜地进入旅游业、手工制造业以及其他产业。(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2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5.w4011-2880254205.26.4xV1u2&id=18442757561&rn=e9a6feddbae6148ab24c5cdbeaad1df9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