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明确我国智库的角色定位

2014-07-01 11:06:48BY:guoyan
【字体: 打印

我国决策机制使我国智库的发展呈现出不同于西方智库的特点。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我国智库存在角色不明确的问题。当前应明确我国智库的角色定位,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和促进智库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我国智库的角色问题

出于为决策提供服务的目的,我国智库一直被要求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在我国各级党政组织的职能中,调查研究是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职能,政府对此给予了大量人财物支持。由此,智库在我国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也形成了以官方智库为绝对主体的特点。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我国智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局限性,导致智库角色不明晰,自身定位出现偏差:一是决策咨询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约束,调查研究有时流于形式,有时失于片面;二是智库权益没有严谨的制度保障,智库功能发挥不充分。

一方面,智库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党政决策者的态度。在决策咨询没有成为硬性约束时,决策者对智库的态度至关重要。当决策者重视决策咨询时,智库工作则十分重要;反之,智库形同虚设。如果决策者对智库的角色功能认识不到位,智库的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咨询易造成两个结果:一是决策咨询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决策咨询缺乏客观性,调查研究的方向和结论已事先设定,不能反映全面、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智库自身存在角色冲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智库相比,我国智库在人才和资金的保障方面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在生存和作用发挥之间,智库面临严重的角色冲突。对于官方智库,一方面要根据客观事实给出中立的研究结果,但另一方面也担心研究结果不符合党政决策部门的意愿给组织及个人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民间智库,在当前尚无完善的民间资助体系的情况下,智库很难从社会筹集到资金维持生存;但如果趋合政府,得到政府经费支持,又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作政府代言人,失去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还可能变成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游说者。

对此,有人将我国智库角色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我国的政治体制。但事实上,智库在现代社会是决策科学化的产物,绝非决策民主化的必须要求。分析西方顶级智库发现:英国查塔姆学会、美国兰德公司这些国际顶级智库,都将服务并提高全体公众利益作为自己的宗旨,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追求和体现政策建议的公正独立。这样做是因为:在国内,需要有人提出中立、能反映全体公众利益的政策建议;在国际,需要有人提出超脱政党分歧、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政策建议。中国的政治体制符合以上决策对智库的要求,因此这难以说明政治体制是导致我国智库出现角色冲突、智库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的主要原因,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制度和措施的不完善。

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角色定位

要针对国情明确我国智库的角色定位:一是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保障智库充分参与政策方案起草、对决策草案积极提出建议,并对政策的执行和落实进行密切跟踪;二是通过激励引导智库发挥谋划未来、协调关系、解读政策和引导舆论的作用,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角色定位。

以下3种角色定位需制度保障,主要明确政府和智库之间的关系,使智库发挥“资政”功能。

①政策方案的起草者。明确各级党政组织在对重大、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起草政策方案时应吸收智库参与,必要时应允许两家或多家智库共同参与。明确智库的工作是超脱于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的,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党政组织应全力配合智库工作,为其提供完整、准确、客观的信息。应保护智库客观、独立、公正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基本权利,保障智库与决策者进行平等、顺畅的沟通。

②决策草案的建言者。在决策草案形成后,决策者应根据需要向相关领域的智库专门征求意见,并对智库合理的意见建议做出回应。应严格规定哪些决策必须进行听证,规范听证的操作程序。听证时,应邀请多家智库参与。对公开征求意见的决策草案,应高度重视智库的意见建议。

③政策效果的评估者。决策者应积极借助智库对决策的执行和落实进行密切跟踪。决策者一般是被动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被动接受来自人大的质询。决策者应该改变做法,对决策执行和落实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借助智库的力量对出现的问题或征兆进行研判,并提出预案,为决策的执行和落实赢得主动。(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2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5.w4011-2880254205.26.4xV1u2&id=18442757561&rn=e9a6feddbae6148ab24c5cdbeaad1df9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