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竞合
一、高速发展的第三方支付业,不可避免地与商业银行间出现部分业务交叉,未来两者间关系发展走势如何
(一)总体来看
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业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不断深化,该行业与商业银行的业务交叉、功能替代也处于动态发展的趋势中。从过去十多年第三方支付业的发展实践来看,该行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从不同角度来看,存在着竞争合作(业务关系角度)、融合渗透(商业模式角度)、博弈互动(竞争反应)、补充替代(发展态势)等多种类型的相互关系。在科技引领综合金融的大趋势下,这种综合性、多样化的复杂关系还将长期存在。
(二)具体地看
①网络支付安全是两个产业深化合作的重要领域。
在网络支付安全方面,第三方支付业与商业银行(包括银联)的利益诉求是一致的,支付服务的安全控制、风险管理是等未来合作的重要领域。具体合作事项包括安全技术、反欺诈、反洗钱、防钓鱼、“黑名单”共享等等。但这种合力的形成还面临着各种配套机制“由谁主导”的现实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监管部门的推动应当是有效的。
②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目前主要反映在第三方支付业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以及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发展的影响上,而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深入、强化。
目前,第三方支付业影响到的零售业务主要包括信用卡业务、个人信贷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公用事业费、保险、考试等费用),以及与财资管理相关的流动资金管理解决方案、基金网销、应收账款融资中介和保理服务等等。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2年3月发布的《中国零售银行业的新纪元》报告中指出,未来十年中国零售银行业将由高净值和富裕客户群引领,财富管理产品、非按揭消费金融产品和小微企业贷款三大引擎推动。而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创新力度的加强(筹建中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支付宝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已经试水一段时间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是第三方支付业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的“典型代表”),这“三大引擎”在未来十年都将面临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强力竞争。同时,如果十年后中国千万富翁的平均年龄仍然维持在40岁上下的话,这些今天30岁左右的未来高净值和富裕客户全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第三方支付业提供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更看重信息化、电子化服务对节约时间成本和降低交易费用的独特作用。
③在商业(服务)模式角度来看,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第三方支付业是推动新兴、灵活、多样的商业模式不断影响、改变传统商业模式的“引领力量”。
在商业模式上的融合渗透方面,较典型的例子是,阿里巴巴和建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合作计划“变冷”后,建行从2010年下半年启动研究并高调推出的“善融商务”电商金融服务平台。对建行而言这是“攻守兼备”的一步(攻,是在银行业内抢占有电商信贷需求的客户;守,则是针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对银行业务的侵蚀),但却是我国银行业开展银行电子商务化运营的标志性事件。另外,农业银行为了满足各类不同的客户群体和应用场景,率先推出了全新的掌上银行,涵盖了浏览器系列、客户端系列、短信系列、智芯系列等全系列移动金融产品体系,这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第三方支付业致力于全场景支付和增值服务创新的影响。在第三方支付业与商业银行竞争合作、融合渗透的过程中,两个行业之间的谋变与应变是双方博弈互动的主要内容。
上述商业(服务)模式领域融合渗透的两个例子同时也反映了两个行业之间的博弈互动,双方都在“谋变的过程中应变”,同时也在“应变的过程中谋变”。诚然,这种博弈互动的竞争反应往往表现为:第三方支付业“出招”,商业银行“接招”。现实中第三方支付业的灵活创新与延伸服务,不断地“倒逼”商业银行做出相应的改变。(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2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