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新起点
一、重启项目:城市化新起点
1750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掀起了第一波全球城市化浪潮,历时近200年,实现了英国和多数欧洲国家的城市化。现在,全球正处在另一波城市化进程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推进。从2007年到2050年,全球的城市人口预计将新增31亿,其中29亿由新兴经济体贡献。毫不夸张地说,这一波城市化浪潮不仅决定着新兴国家自身的未来,也将对世界经济和企业的前景带来全球性的影响。
中国正引领着这波城市化浪潮。到2025年,预计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90%。但是,快速的城市化也带来重重挑战,使得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诸多城市普遍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长期性难题——水质和大气污染、居住面积和质量水平较低;大城市因为交通拥堵,人们在上班路上耽误的时间越来越多,未能受惠于城市化本应带来的“福利”;全球普遍认可的用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上升。
今天,数以百万计的农村流动人口进了城市,不远的将来还会新增几百万,社会矛盾和冲突可能会更为尖锐。40%的城市居民由于没有当地户口,不能就地享受与本地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务。同时,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养老服务没有得到解决,其子女也很难获得优质的教育。目前,不足15%的流动人口拥有个人房产或租住在正规的住宅之中。因此,如何让庞大的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将是中国通往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挑战之一。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仍然只专注于增长。现在需要按下重启键——转向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二、城市形态:发展城市群
关于中国城市化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将以何种形态出现。是否注定将由特大城市组成?每个城市群的规模——人口达到5000万——俨然可与一个国家相匹敌。从全球来看,城市的绝对规模随着城市化和人口的增长而扩大。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还是随着中型城市的增长,中国的城市发展将更加均衡?这一城市形态的问题非常重要。为了成功地推进城市化,相关政策必须同时考虑到小城市和大城市,以及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
中国如此之大,多种增长模式皆有可能。观察当前的趋势可以发现,大都市群由一两个中心城市和周边多达80个二线城市组成,这些较小的城市通过物流、经济、文化和行政管理与大都市联系起来。中国已经有一些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组成的主要城市群,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以深圳、广州和香港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麦肯锡公司的商业和经济研究机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出现11个平均人口规模在6000万的城市群,总计约占中国城市总人口的3/4。其中的三个城市群的人口将于2025年分别接近1亿,可位列世界前15名的人口大“国”。这11个城市群总共占城市GDP的80%以上,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引擎。
中国需要做出选择:是选择像美国那样的郊区发展模式(由此需要更强大的交通网络)?还是选择像日本那样高度集中的模式?理论上,城市群的规模并无上限——唯一的现实难题就是有效管理城市群内部事务的能力。即便是那些5000万或以上人口的城市群,只要做到以提高生产率、应对与密集和污染相互关联的一系列挑战为中心,协调一致地重启城市化进程,就能够不断发展,不断繁荣。(节选)
(摘自《中国智库》第2辑 如需继续阅读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