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咨询公司
中国古代的谋略和策划思想虽然有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源,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策划业,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还是比较早的。在美、日、英、德等国,咨询业与策划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群,成为整体的经济体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智力方面促进了现代企业的巨大的进步,帮助政府、集团、团体和各种机构,采取更为有效的运作方案。
发达国家的策划机构,有的叫咨询公司,有的叫智囊团,有的叫研究所,有的叫“脑库”等等,规模不小,从业人员很多,对国家甚至国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相当大。比如,老牌的工业国英国,策划和咨询业几乎是工业革命同时起步的,英国被认为是咨询业的创始国,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英国的策划咨询业已经形成一个规模比较大、行业发展比较成熟的体系。
上世纪初,英国已有各种规模的策划咨询机构2000多家,大规模的咨询机构从业人员有2000多人,专业的服务范围十分广泛。从业务性质上看,英国的咨询业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工程咨询,起步很早,适应早期工程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迅速,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工业咨询公司有900多家,涉及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结构工程等近百个专业。近20年来,英国的海外工程咨询发展快速,1978年,英国海外工程额高达340亿英镑,咨询业也相应发展,1989年,仅英国工程师咨询协会所属的159个企业,海外营业额达77.28亿英镑。
第二类是技术服务咨询,主要以提供新技术、新知识为业务方向,服务项目包括设计新产品、对产品进行技术平定、对企业进行新技术改造、培训新技术人才、提供技术咨询等,这一类的咨询公司有1000多家。第三类是管理咨询公司,服务范围很广,涉及组织发展与政策制定、财政管理与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查与产品营销、提供情报与设计程序、经济与环境的研究等。管理咨询机构有数百家,围绕着英国管理协会开展工作,像英国的“PE”国际咨询公司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
英国咨询机构的发展有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随着咨询机构的壮大不断地分化出新的咨询机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转换为合伙人,成立新的机构;二是从制造商、承建商企业中分化出技术人员,建立新的咨询机构;三是适应大型化、复杂化工程项目的需要,建立多学科、多个专业协调的大型咨询机构。英国咨询业呈现了自身的特点:第一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因为咨询业的发展早于其他国家,有百年的历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咨询经验,有大批老练的咨询人才,有相当稳定和长久的业务关系,占有有利的咨询业发展条件;第二是组织严密,作风严谨,对行业的管理很严格,咨询人员须由咨询工程师协会审查合格后才能吸收为会员,咨询企业申请入会,须由咨询社审批,个人和企业,未经审批入会,不能开展咨询业务。向海外开展咨询业务,须由海外协作事业部统一管理。咨询组织之间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咨询项目的实施和验收都非常严谨,极力维护客户的利益,注重信誉。
第三是行业高尚,社会支持,英国的咨询业很有社会的尊重,从事咨询业的人属于知识行业,很高尚,社会单位对咨询机构很支持,提供条件让咨询企业相互协作,一些大型的咨询工程竣工,有时女王都会参加仪式颁奖。第四是向外拓展,跨国经营,英国咨询业非常重视向海外发展业务,政府鼓励咨询业进军海外,沿袭原来在殖民地积累的资源优势,同时由驻外使馆搜集的情报支持咨询公司,在经费上也对咨询公司提供帮助,在海外设有多个咨询工作总部,指导
海外咨询业务。
在英国的许许多多咨询公司中,最著名的是“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创办于1958年,苏伊士运河战争和匈牙利事件刚结束不久,一些学术界、政治界、新闻界和宗教界人士认为,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未能使公共政策的辩论集中在防务的问题上,所以,阿拉斯泰尔•巴肯促进战略问题的研究转向英国的防务研究,他也成了英国伦敦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1971年,为了扩大研究所的视野,该研究所的名称加上了“国际”一词,成了“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此后,这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大都具有国际色彩,巴肯退休后,任命瑞士籍的英国人弗朗索瓦•迪歇纳为所长,后来,由德国人克里斯托费尔•贝尔特拉姆接任所长,继续保持“国际”特色。研究所除了经常聘请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伊朗等国的专业人员外,还邀请来自中国、日本、尼日利亚等国的短期研究人员。
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战略研究所聘请一位美国籍的理查德•伯特任副所长,以保证该所的观点包含大西洋彼岸的不同观点,他原是美国国务卿,有国际外交的实际经验。第二任副所长是雷戈里•特里弗登,曾是哈弗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公共政策计划主讲人。而现任副所长罗伯特•努里克,曾是美国的苏联军事和政治事务专家,有在五角大楼和在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工作的经历,是很有知名度的军事、政治专家和军事技术权威人士。其实,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从一开始就得到军方人士的重视,1956年,英国海军少将巴扎德和工党要员希利曾利用这个研究所讨论“核时代国防政策问题”,其目的是为当时和未来的战略问题提供准确的情报资料,进行谨慎的分析,以协助公众对国际安全问题的理解。到现在,该所的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及和平等方面的问题。具体研究项目包括:
战略研究、防卫与军备、威慑的未来条件、地区安全问题、海湾安全研究、欧洲安全政策、非洲前线国家的区域作用等。该所发表的关于世界各国军事力量的公开统治数字和基本判断方面,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理事会成员包括欧洲、北美、中东、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16个国家。研究所的会员来自80多个国家,各类个人会员2200多名,集体会员220多个。会员代表着广泛的职业和兴趣,会员来自大学、教会、军界、政坛、科研单位、工业企业、民间团体等。会员每年须缴纳会费45英磅,新会员同时还要缴纳入会费10英磅。团体会员来自政府、学校、使馆、公司、报社、研究机构等,每个团体会员每年缴纳会费总数不得低于325英磅。除了会员费,研究所的经费还来源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基金会的捐款和研究所出版刊物的经营收入。
该研究所坚持各种研讨活动:每年开一次年会,9月举行,年会的地点不一定在伦敦,也经常在其他地方召开,研究所在世界各地的会员都可参加,每次年会讨论一个对未来政策有重大战略问题;每年举行一次纪念研究所创始人阿拉斯塔尔·巴肯(1958—1969)的讲座,邀请国际知名人物、政治家、著名学者给研究所的人员作演讲;每月研究所至少为其会员组织两次讨论会,就当前国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该研究所出版五种主要刊物:每年10月出版一本年度《军事力量对比》手册,介绍世界各国军事实力;每年5月出版一本《战略研究》报告,就一年来的重大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每年以《论丛》的形式发表8─10份专题论文,就相关的专题发表研究人员的深刻见解;定期出版《生存》双月刊,发表有独创见解的文章,刊载重要文件,发表讲话稿全文以及专门的书刊评论;每年出版《国际安全研究》、《地区安全研究》“文件汇编”,出版一本编入“国际战略研究所丛书”的读物。其中,《军事力量对比》、《战略研究》、《年会报告》等,以被视为是国际战略研究的权威著作。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既是一个国际军事情报研究中心,又是一个国际问题研究者的国际俱乐部。研究所经常对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发表权威的看法,比如,在2004年发布的23年年度全球报告中尖锐指出:伊重建的失败将成美国的噩梦。报告说:如果伊拉克重建失败,或者重新回到独裁局面,驻伊联军的一切积极成果都会化为乌有。美国将会被看成食言的侵略者。重建伊拉克的失败对美国和西方来说将是一个战略上的噩梦。美国及其盟国能否将伊拉克重建好是地区安全以及国际体系稳定的关键。报告分析说:眼下对美国权威的信任处于最低潮,因此要真正赢得支持,美国的单边主义形象必须有所收敛。自从布什总统上台以来,尤其是伊战后,美国的全球形象已一落千丈。伊拉克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极度的震惊,而不是足够的敬畏。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分裂了美国及其主要的欧洲盟友,使得英国这个美国最忠实的支持者被尴尬地留在了夹缝里。美国还必须很好地向穆斯林作出解释,以防止他们全部倒向极端阵营。布什政府没有完全认识到,9·11袭击实际上是对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而称霸的暴力反应。显然,像关于美国对伊行动的这一类评论,是伦敦战略研究所的典型风格,站在国际问题的制高点上,对热点问题发表权威看法。
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亚历克斯·尼科尔早在05年年初就说过:“2005
年国际领域的看点之一将是经济不断上升的中国。国际社会一直以来都在关注中国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今后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成为改变世界形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比尼克尔意料的对世界影响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