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智库论坛2016·杭州论坛成功举办
6月18日,“国研智库论坛2016·杭州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部署,服务政策咨询研究工作,并推动建立国家高端智库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之间的长效互动机制。
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国研智库、《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承办。浙江省副省长孙景淼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到会作主旨演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主持论坛。
浙江省副省长孙景淼在致辞中说,此次论坛以“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港口是水陆交通和物流的枢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纽带。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沿海港口的发展直接相关;今天我们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港口将扮演更为重要且更加关键的角色。
孙景淼介绍,当前,浙江省大力推进沿海港口整合,发挥浙江港口的整体优势,组建了浙江省海港委和省海港集团,实现了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整合相关资源和平台,加快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了口岸监管一体化便利化,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港口综合竞争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沿海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57万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8.9亿吨,连续7年居世界港口之首,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63万标箱,超过香港,跃居为世界第四位,增幅为全球十大港口第一。
孙景淼说,下一步,浙江将继续在加强港口建设和发展上下工夫。一方面,在完成宁波—舟山港整合的基础上,加快整合嘉兴港、温州港、台州港等沿海港口,积极整合义乌陆港,实现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以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支撑服务平台构建和江海直达船型研发为突破口,着力抓好完善大宗商品与集装箱中转运输体系、打造大宗商品储备加工基地、提升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培育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完善江海联运集疏运网络、创新体制机制等六大任务。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浙江籍华人华侨聚集、浙商力量较强的优势,加强与全球其他港口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高效便捷的港口网络,实现优势互补、互促共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作主旨演讲时表示,港口经济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经济全球化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在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发展重心往往集中在一些气候比较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但是从地理大发现以后,慢慢有了全球化的概念,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的重心向沿海不断移动,据统计,全世界经济总量一大半集中在沿海岸带300公里之内的地区,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皆是如此,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发展特别快,相信这背后有其内在规律,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的发展,有两方面重要动力,一个来源于制度方面,不断通过自由化和便利化来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在此过程中,过去主要以多边合作为平台,如今则更多是以区域合作为平台。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际上也是以推进中国的区域合作来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共谋发展。另一个来源于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技术,一是海洋运输技术,特别是集装箱运输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二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流动尤其是跨境流动的成本大大降低。
隆国强说,全球化的进步,反映了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靠制度和技术进步来推动的。中国真正逐渐深入全球化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对中国来说是一项重大改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其中,港口的发展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港口是支撑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但其战略意义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基础设施,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如今我们已经意识到要实行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这是我们要真正变成一个世界大国的必由之路。在此情况下,我们更加要看到,港口经济的发展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在整个海洋战略中不断提升的战略意义。
隆国强认为,目前中国港口发展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同时也带来诸多新的挑战。一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投资增长的速度与格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新平庸”,即低迷的增长速度还会维持较长时间,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港口面临着产能过剩、竞争愈加激烈等问题,在此节点讨论港口转型、协调发展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二是中国的比较优势转换以后,过去支撑港口发展的劳动密集型活动开始对外转移,有的是转移到内陆地区,还会通过铁海联运、江海联运用得上港口,但有的则转移到了境外,比如东南亚、非洲等地,这对本土港口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需要从长计议。同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以房地产飞速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大量初级产品进口快速增长,而现在进口速度大大放缓,这也会对港口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三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不仅仅是速度换挡,更重要的是结构升级和动力转换。结构升级就意味着今后我国经济要依靠创新,经济运行效率要更高。这对物流领域也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更加便捷、更加高速。另外,监管体制、通关效率也要提升,才能与之配套。
四是中国的物流运输存在“进”“出”不匹配的长期矛盾,出去以集装箱为主,进来的货物以干散货为主。这也同时反映了今后降低成本的空间仍然很大。
五是对港口的安全和监管体制的新要求,特别是在天津港爆炸案以后,要求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安全。
隆国强说,这些新要求中也蕴含着很多新的机遇。首先是全球性的海运船舶大型化带来的机遇。为了降低成本,油轮、集装箱以及干散货船越造越大,这对原有的港口航道设施提出新的要求,谁能做到谁就有机会。此外,物流运输多元联运,本身也会对港口发展带来很多新的机会。
其次,要特别关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该战略将会有力促进这个区域内60多个国家经济、贸易、投资、人文等方面的合作,会给港口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如何能够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各港口值得好好研究。
第三,重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它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然带来深刻影响,也是推动未来港口现代化、智能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也蕴含着重要机遇。
第四,国家推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港口发展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港口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个窗口和前沿。整体经济发展,既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贸易投资活动,同时,其竞争力还体现在监管体制,特别是在海关、检验检疫以及金融服务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其中有大量改革领域的内容。过去几年,我国在各方面已做出很多探索,在监管体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今后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而且空间巨大。在此背景下,港口转型、协调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新挑战,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思考如何抓住新机遇。
隆国强建议,下一步港口应采取一些得力举措来不断推进转型、协调发展。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深刻认识全球经济的变化,深刻认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如何能够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方面,在港口发展领域率先做出探索和努力。在港口竞争的新格局下,考虑采用港口集群化的发展方式。
二是要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来推进港口的智能化,打造智慧港口,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整合起来。
三是要产业化。在整个产业链中,要超越物流产业发展本身,以港口为依托,发展与物流业相适合的一些制造业、服务业,实现港城融合,真正形成港口经济。同时,还要依托港口,发展海洋经济,这方面未来发展空间同样巨大。
四是要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自身特点,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五是要深化改革,积极探索通过体制创新来适应集群化、智能化、产业化的方向。其中,既要有监管部门的体制创新,也要有港口本身在产业组织、产业管理、公司运作等方面进行的制度创新,为新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在随后的会议单元,来自国务院军安办、国家海洋局、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等部委的领导和专家,浙江省、温州市、中国海外控股集团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代表出席论坛,并围绕“‘一带一路’沿线港口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的主题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