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主任致辞第十四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

2016-08-01 22:43:03BY:guoyan
【字体: 打印

尊敬的徐匡迪副主席,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出席第十四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已连续举办13届,主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等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对企业研判形势、理清思路和促进发展有所帮助。今年论坛的主题聚焦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既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和热点问题,也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

借此机会,我想就企业如何适应和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点看法。

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在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速2.8%,比总体投资增速低6.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将对经济稳定增长影响巨大。上半年货物贸易按人民币计价,进出口总值11.1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3.3%,其中出口6.4万亿元,下降2.1%;按美元计价,进出口同比下降8.7%,其中出口下降7.7%,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显疲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的历史性转折阶段,面临的问题既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更突出的是结构性问题。在供给与需求这对主要矛盾体中,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正因于此,去年以来,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同时着眼长远,中央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及一些省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方案,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做了部署,一些工作已经展开并取得初步效果,一些已出台政策效果的评估尚需时间,一些实质性的改革举措仍需加快推进。总的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多政策措施都与企业发展直接相关。如果这些措施能全面落地,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如期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改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仅就降成本一项任务为例,该项改革至少涉及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

通过改革行政体制,推动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这项改革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二是

全面实施营改增和清理各种收费项目,使企业税费负担得以减轻,国务院已明确要求营改增改革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三是

通过社保降费,帮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工成本攀升问题,这方面改革已开始启动,还有较大空间

四是

通过深化电力、石油、交通运输等价格改革,帮助解决企业反映较多的生产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等问题

五是

通过金融改革,争取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这些主要通过政府侧推动和市场侧驱动的改革,可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当务之急是确保这些改革真正落地,增强企业的可获得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的是体制、调的是结构、变的是企业。改革种种的政策措施最终都要落到企业上来,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升上,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上。只有企业经营状况改善了,产品总体适销对路了,效益上去了,改革才能说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类企业应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应有所作为。

一要坚持练好“内功”,提质增效,增强有效供给的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我国已经迈入中高收入阶段,人民收入提高了,必然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功能和工艺等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消费观念正从“价廉物美”向“物美不必价廉”转变。但很多企业还看不到这个阶段性变化特征,国内高技术、高质量、精工艺的产品供给不适应需求变化的问题仍较突出,这就是为什么2015年中国人海外消费达12000亿-15000亿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及国民纷纷从海外背马桶盖、感冒药和日用品的主要原因。记得有企业家向我谈他的成功之道时,其中有非常简单的一条,就是他非常关注海关进口产品的种类和规模,哪个产品进口多,就意味着进口替代的机会多。近两年,我国作为出口主力的加工贸易掉得非常快,我前几天赴广东调研外贸形势时政府和企业对此都反应强烈。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成本上升挤掉了本已微薄的加工利润空间,相比越南、印度等地,我国东部沿海甚至一些内陆城市已处于成本劣势,再靠低成本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已难以为继,外贸转型迫在眉捷。对此,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产业配套能力和人才素质方面仍有一定优势。当然,这一贸易形势变化未必不是好事,也可以说是我国发展阶段转换的重要特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求企业必须在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塑造精品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把提供优质有效供给当作企业主攻方向,让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匹配市场需求的阶段性、结构性变化,甚至引领市场需求。

二要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持续创造竞争新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新技术潜力、新商业模式得以快速释放的过程。当今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些重要科学技术正在酝酿突破,为我国创新发展、“弯道超车”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当前国内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应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新产业正在快速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领域的企业,都需抓住技术变革的机会,补齐技术和创新短板,努力占据价值链高端。在新兴产业发展上,要立足核心技术突破,不能只满足低端组装,要减少低效低端重复投资;在传统产业发展上,要善于利用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有效增加产品品种,提升生产品质,塑造全球品牌;在技术创新路径上,要坚持在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国内资本充足、市场空间大、工业配套完备的优势,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度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三要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坚定不移地处置“僵尸企业”和减少过剩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优胜劣汰、资源再配置的市场过程。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衰退期包括经济发展阶段的更替期,必然会有一批企业不能适应新阶段,最终沦为破产企业。我国正处在自身发展阶段转换和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叠加阶段,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带有中国特征的“僵尸企业”等需要下决心并且只有立足长远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形成倒逼机制,加快市场出清,释放出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使之向优秀企业集中,为新兴企业腾出更大发展空间。已深陷产能过剩的产业,不宜再抱守“过去的增长模式还会重来”的幻想,长痛不如短痛,对待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该退出的退出,该重组的重组,让企业轻装出发。当然,政府也应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创造企业退出的环境条件,妥善处理人员安置、资产处置、银行债务等问题。

四要坚持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其关键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能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能否与市场经济真正融合、能否从企业形态更多地转变为更具流动性的资本形态,这些都从根本上决定着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和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国有企业要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李克强总理在批示中要求,国有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将国企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改革上力求率先突破。比如减少管理层级、解决历史包袱,瘦身健体,精干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解决国企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一般员工难出、管理人员难下、激励机制难到位”等问题,增强企业的市场特性,使之与市场经济更加融合;加快国有企业去产能、去僵尸,支持市场出清,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更加法治化的市场环境。

各位嘉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关乎全局,关乎长远。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更多地发挥作用。企业作为市场参与和改革落实的主体,应立足长远,抓住机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